本報訊 “所謂小說家,就是把別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,還收別人的錢;今天我也要講個故事——我的故事,不收大家的錢。”
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,是杭州引進的人才,昨天召開的杭州市人才工作會議上,他做了典型發言。先來聽聽他的故事——
第一個場景,發生在2007年的一個夜晚。地點:成都。
在家的我,接到一個電話,聽筒里傳出女聲:找麥家。后來我知道,打電話的人是杭州市文聯主席,也就是這個持續了半小時的電話,改變了我后半輩子的命運,本來準備去解放軍藝術學院做老師的我,被撲面而來的“誠意”,半路“攔劫”到了杭州。
第二個故事,是2008年10月底的一天,我剛落戶杭州,托福又獲得了茅盾文學獎。
一天,突然接到電話,說是杭州市領導要宴請我,以表祝賀,到了現場,發現來的領導比我想象的職務大得多,是市委葉明副書記。
那一頓飯,我吃得有些受寵若驚,很少有一個城市、一個城市的高層領導,這么關心文化人……
這樣的故事,很多,估計大家要說我媚俗,老是和領導扯上關系,那我就來講個我和市民的故事。
這個月7號,我的新書《風語》簽售,戶外40℃高溫,時間又安排在下午1點半,我心里極度不安,“這么熱的天,誰來買你一本書?如果沒人買,這不是自取其辱嘛。”
路上,幾次想折回,想不到,一到書店,人山人海,把我激動得熱淚盈眶。這不僅是對我潛心寫作的最好鼓勵,也是這個城市對文化的認可和對文人的尊重。
雖然我講的都是自己的故事,但我相信,很多地方,我也代表了大家。
杭州聘請14位特聘專家
今年4月,黨中央、國務院首次頒布人才中長期規劃,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做出了全面部署;5月,黨中央、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;7月,省委、省政府也召開了全省人才工作會議;昨天,杭州市委、市政府召開全市人才工作會議,動員全市各方面進一步統一思想、提高認識、落實舉措,加快建設人才強市,進一步開創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。
會上,市領導還向首批杭州市特聘專家代表頒發了證書(專家名單見文后)。
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
人才之于杭州,意義重大。
追溯歷史,南宋時朝廷南遷,帶來的不僅有金銀細軟,最重要的是人才,所以哪怕在偏安一隅的情況下,江南的文化、科技、貿易,也都能延續、傳承、創新。
現在的杭州,依然沒有金銀、煤炭、石油等礦產資源,土地資源也很有限,所以只有下大決心、營造好環境,才能集聚生產要素,特別是資本和技術要素。
而資本和技術后面,就是人才和教育的支撐,無論是高科技還是現代商業模式、文學藝術,人才都是最關鍵的因素。
“杭州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,人才工作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,也有深遠的歷史意義。要動員全市各個方面更加重視人才工作,進一步發揮人才這一最寶貴資源的重要作用,成為推進科學發展、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會、共建共享品質生活之城的強大動力。”
昨天會上,浙江省委常委、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說,“要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,切實增強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責任感和緊迫感;要認真貫徹規劃綱要,切實抓好加快建設人才強市各項任務的落實;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,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。”
黃坤明強調,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,加快建設人才強市,是杭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,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;是增強核心競爭力,增創發展新優勢的內在要求;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;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、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。
“我們要堅持德才兼備,以培養‘合格建設者、可靠接班人’為目標,努力造就一支熱愛祖國、追求真理、作風務實、善于合作、團結協作、勇于創新、爭創一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。”黃書記說。
用5到10年時間再造一批馬云式杰出創業人才
杭州人才數量不少,每萬人中,研發人才所占人數比重是全省的2倍多,但我們也有瓶頸,比如由人才領軍的大平臺、大項目、大企業偏少,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戰略性產業人才匱乏,人才國際化程度較低。
根據現狀,杭州市委、市政府聯合印發了《杭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(2010-2020年)》,對今后十年杭州人才的發展方向、培育目標作出規劃。
根據計劃,爭取到2015年,杭州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要達到26%,人力資本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7%,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9%;
到2020年,人才工作的部分重要指標要接近或者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,讓杭州成為海外優秀人才集聚高地和創業天堂。
杭州還希望,用5到10年時間,讓足夠數量的創業人才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,從數以千計萬計的大學生創業者中再造一批馬云式的杰出創業人才;
培育出一大批符合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從事低碳研究、低碳技術研發的高層次、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隊伍;
爭取涌現一批從事文學、美術、書法、曲藝雜技、影視等的國家級文化文藝大師。
企業經管人才、農村實用人才
都要重點培養
行業不同,人才培養也各有側重。
比如,對于第一產業,培養重點將放在都市農業中,具體來說,特別需要科技成果推廣、農業市場化等人才;第二產業,重點將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上,大力發展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汽車等;第三產業的重點是十大門類現代服務業,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等。
另外,杭州還將統籌推進六支人才隊伍的建設,具體為:黨政人才隊伍、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、高技能人才隊伍、農村實用人才隊伍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。
會上,黃書記重點提到了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。對農村來說,要實現城鄉統籌,人才更是不可缺少。
有人曾用“613899”來形容農村的勞動力,“61”代表的是過六一兒童節的孩子;“38”代表過三八節的婦女;“99”則是形象的比喻,“9”就像駝著背的老人。
光靠“613899”,農村要實現跨越發展難度很大,為加快農村發展,接下來,杭州將加強急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,加強對杭州西部高層次人才的項目扶持,鼓勵和支持五縣(市)依托生態環境等優勢,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、創新團隊和科研機構。
每年建7000套左右人才保障性住房
人才是候鳥,他們用腳投票,哪個城市的政策優惠,條件好,他們會更愿意去那個城市。
對此,杭州將開出優惠的政策,吸引人才落戶杭州。
根據《規劃綱要》,杭州將完善人才落戶政策,對具有中國國籍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、直系親屬,可在實際居住地申請定居和落戶,并不受住房、年齡和居住年限等條件的限制。
安家補助政策也將完善,凡是在杭安家落戶、并符合條件的,均給予一定數額的安家補助。
另外,市和部分區政府(管委會)將提供行政劃撥土地,每年建設7000套左右的人才保障性住房,出售給各類人才。
杭州市特聘專家名單
王 健 聚光科技(杭州)有限公司董事長
夏建統 浙江艾斯弧建筑景觀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
丁列明 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
楊立友 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CEO/CTO
任永堅 杭州信核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裁
華桂潮 英飛特電子(杭州)有限公司董事長
邱猛生 杭州師范大學動物發育與干細胞研究所所長
趙福全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
陳 偉 杭州矽力杰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總裁
徐 鋒 杭州凱飛藥業有限公司總裁
范 淵 杭州安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
譚芬來 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(余杭)
吳 奔 龍焱能源科技(杭州)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
惠覓宙 杭州安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